以下技術條件適用于金屬切削機床零部件的感應淬火、回火的技術的要求。
外觀質量
零件的表面應清潔,不允許有裂紋、燒傷、銹蝕和碰傷等缺陷。
檢驗外觀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鏡觀察,必要時可采用浸油噴砂法或探傷法檢驗裂紋。
表面硬度
零件的表面硬度應符合圖樣和工藝文件的規定。
有效硬化層深度
零件的有效硬化層深度應符合圖樣和工藝文件的規定,有效硬化層深度偏差見表1。
(表1)單位:mm
公稱深度
|
深度偏差
|
公稱深度
|
深度偏差
|
0.6
|
+0.6
0
|
2.0
|
+1.6
0
|
0.8
|
+0.8
0
|
2.5
|
+1.8
0
|
1.0
|
+1.0
0
|
3.0
|
+2.0
0
|
1.3
|
+1.1
0
|
4.0
|
+2.5
0
|
1.6
|
+1.3
0
|
5.0
|
+3.0
0
|
有效硬化層深度一致性不應超過表 2 的規定,但形狀復雜和大型的零件允許有較大的波動范圍。
(表2)單位:mm
有效硬化層深度
|
深度一致性
|
單件
|
同批件
|
≤1.5
|
0.2
|
0.4
|
>1.5-2.5
|
0.4
|
0.6
|
>2.5-3.5
|
0.6
|
0.8
|
>3.5-5.0
|
0.8
|
1.0
|
>5.0
|
1.0
|
1.5
|
淬硬區的部位應符合圖樣和工藝文件的規定,淬硬區范圍的尺寸偏差一般為:中頻±5 mm;超音頻及高頻±4 mm。
針對機床零部件的感應淬火,恒進感應研制的淬火設備適用于機床軸類、盤類、小型零部件、床身導軌及卡盤等感應加熱淬火。點擊了解淬火機床在機床零部件感應淬火的解決方案。
上一篇:齒輪聯軸器感應加熱淬火的工藝研究
下一篇:元環鏈中頻感應加熱自動連續淬火、回火工藝